结束了日内瓦的四年,萨宾娜来到巴黎,但未能逃脱忧郁。如果有谁问她感受了一些什么,她总是很难找到语言来回答。
我们想表达我们生命中某种戏剧性情境时曾借助于有关重的比喻。我们说,有些事成为了我们巨大的包袱。我们或是承受这个负担,或是被它压倒。我们的奋斗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那么萨宾娜呢?——她感受了一些什么?什么也没有。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只是因为想要离开他。他不爱她吗?他迫害她了?试图报复她吗?都没有。她的一生一定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在此之前,她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和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通向种种背叛的风险。可偌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引用内容
到巴黎三年后,她收到了一封布拉格的来信,是托马斯的儿子写的。他居然能打听到她,找到她的地址,而且在给他父亲“最亲密的朋友”写信。她告知了托马斯和特丽莎死的消息。她不能忘记这消息,与她过去的最后一丝联系中断了。
何况萨宾娜知道她应该离开巴黎,搬走,再搬走,如果她死在这里,他们会用石头盖在她身上。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我们想表达我们生命中某种戏剧性情境时曾借助于有关重的比喻。我们说,有些事成为了我们巨大的包袱。我们或是承受这个负担,或是被它压倒。我们的奋斗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那么萨宾娜呢?——她感受了一些什么?什么也没有。她离开了一个男人只是因为想要离开他。他不爱她吗?他迫害她了?试图报复她吗?都没有。她的一生一定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在此之前,她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和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通向种种背叛的风险。可偌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她自己以前当然意识不到这一点。她怎么可能呢?我们追寻的目标总是不为我们所知,一个姑娘渴望结婚渴望别的什么但对这一切毫无所知,一个小伙子追求名誉却不懂得名誉为何物。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根本不让我们明了其意义所在,萨宾娜对于隐藏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她离开了日内瓦,使她相当客观地接近了这个目的。
到巴黎三年后,她收到了一封布拉格的来信,是托马斯的儿子写的。他居然能打听到她,找到她的地址,而且在给他父亲“最亲密的朋友”写信。她告知了托马斯和特丽莎死的消息。她不能忘记这消息,与她过去的最后一丝联系中断了。
何况萨宾娜知道她应该离开巴黎,搬走,再搬走,如果她死在这里,他们会用石头盖在她身上。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来说,总是想着一切旅程的某个终点是不可忍受的。
下午,特丽莎从牛棚回来的路上,听到大路上有人声。近了,才辨出是托马斯的小卡车。他弯着腰正在换轮胎,一些人在围着他等待完工。
她不能使自己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他看上去像一位老人,头发变灰了,今非昔比了,不在于从著名的外科医生变成再平凡不过的司机,而在于不再年轻了。
她走到一棵树的树干后面,不让卡车旁边的人看见自己。她站在那里久久地观察丈夫,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自责:他从苏黎世返回布拉格是她的错,他离开布拉格也是她的错,甚至就在这里,他留下一丝安宁,她还用隐秘的怀疑来折磨他。
她总是隐约地责怪托马斯爱她爱得不够,把自己的爱视为无可指责,视为对他的一种屈尊恩赐。
现在,她看出了自己是不公正的:如果她真的怀着伟大的爱去爱托马斯,就应该在国外坚持到底。托马斯在那里是快乐的,新的一片生活正在向他展开!然而她离开了他!确实,那时她自信是宽宏大量地给他以自由。但是,她的宽宏大量不仅仅是个托辞吗?她始终知道托马斯会回家来到自己的身边!她召唤他一步一步随着她下来,像山林女妖把毫无疑心的村民诱入沼泽,把他抛在那里任其沉没。她还利用那个胃痛之夜骗他迁往农村!她是多么的狡诈啊!她召唤他跟随着自己,似乎希望一次又一次测试他对她的爱;她坚持不懈地召唤他,以至他就在这里,疲惫不堪,霜染鬓发,手指僵硬,再也不能捉稳手术刀了。
现在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了,还能向哪里去呢?仁慈的上帝,他们用了八年走完了所有的路程,只是为了让特丽莎相信他爱她吗?
引用内容
她不能使自己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他看上去像一位老人,头发变灰了,今非昔比了,不在于从著名的外科医生变成再平凡不过的司机,而在于不再年轻了。
她走到一棵树的树干后面,不让卡车旁边的人看见自己。她站在那里久久地观察丈夫,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自责:他从苏黎世返回布拉格是她的错,他离开布拉格也是她的错,甚至就在这里,他留下一丝安宁,她还用隐秘的怀疑来折磨他。
她总是隐约地责怪托马斯爱她爱得不够,把自己的爱视为无可指责,视为对他的一种屈尊恩赐。
现在,她看出了自己是不公正的:如果她真的怀着伟大的爱去爱托马斯,就应该在国外坚持到底。托马斯在那里是快乐的,新的一片生活正在向他展开!然而她离开了他!确实,那时她自信是宽宏大量地给他以自由。但是,她的宽宏大量不仅仅是个托辞吗?她始终知道托马斯会回家来到自己的身边!她召唤他一步一步随着她下来,像山林女妖把毫无疑心的村民诱入沼泽,把他抛在那里任其沉没。她还利用那个胃痛之夜骗他迁往农村!她是多么的狡诈啊!她召唤他跟随着自己,似乎希望一次又一次测试他对她的爱;她坚持不懈地召唤他,以至他就在这里,疲惫不堪,霜染鬓发,手指僵硬,再也不能捉稳手术刀了。
现在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了,还能向哪里去呢?仁慈的上帝,他们用了八年走完了所有的路程,只是为了让特丽莎相信他爱她吗?

她回家洗了个澡。躺在热水里,她总是对自己说,她用了自己一生的软弱来反对托马斯。我们所有人总是倾向于认为,强力是罪犯,而软弱是纯真的受害者。但现在特丽莎意识到,在她这里真理恰恰相反。即便是她那些梦,在一个男人的感觉中仅仅是软弱而非坚强的梦,也展示了她对托马斯的伤害,迫使他退却,她的软弱是侵略性的,一直迫使他投降,直到最后完全丧失强力,变成了一只她怀中的兔子。她无法摆脱那个梦。
最近在楼市调控中再次强调的一个主要内容竟是限购,特别是国庆节前中央有关部委重申的那五条,其中就有一说是再一次对有些城市房屋供求矛盾的,要实行限购。最近在报章上也看到有许多城市开始发布楼市“新政”即限购商品房一事,看了让人很不理解,这是计划经济的新的商品供应?这商品也太大了,却还要限购,说明现在有钱人太多,最终却不得不限购。应该说限购商品房真是有点太可笑、也太可怕!
可笑的是,限购曾是被我们不屑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那么我们是否是在走回头路?对于限购商品房一说,或许是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无奈之举,可是说白了这也是无能之举啊!这里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因为这一年来都说的太多、人们关注的也太多,连普通百姓也都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再说明白一点的那就是,楼市调控主要就是要调“和谐”、调“民怨”。民怨是什么呢?实质就是社会的分配不公!有民怨,社会怎能和谐?再说那“差别化信贷”倒也不错可另一方面又限制了谁?反正是有钱人不在乎,完全可以全额付款,而那些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连首付都很难承受的人怎么办呢?
可怕的是,有钱人太有钱,你不让其买房、不让其投资,这钱往哪儿去?有没有给出路?如果不能给出一条投资的道路,这些有钱人就有可能把这世界给搅和了!不是有报道说的某某炒房团到了某某城市,甚至到了一些发达国家去炒、去收购房产吗?在中国,应该说这也是发展着的中国所出现的“自然现象”。房地产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里也都曾出现过这种状况,只不过是规范的不同结果也不同而已,规范的好,则引导、发展的顺利,规范的不及时或不好则会终偿恶果,甚至出现经济崩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只顾眼前、只求短利而不顾长远,这都是很可怕的。
有些问题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最终是越堵越乱、越堵越难堵,人们形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就象楼市调控有些地方越调房价越高、越调控买房越象是买菜一样疯抢,为什么?这就是一种逆反心理,更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真正地动起真格的来落实。急功近利也是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忌,一些地方为了卖地,为了快速“求发展”而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这种苦果也已开始显现。劳民伤财的事也不断出现,有些城市新建的楼房十几年甚至才只有几年的寿命,就大批地又被拆除。发达国家的建筑越老越值钱,可我们的建筑不到二十年就成了垃圾。GDP上去了,可其成本也就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