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11

摘录艾未未博客上的几句话

艾未未这个名字我最早是从周曙光的博客里看到的(在国内要翻墙才行),根据 Zula 的文字和照片,我觉得艾未未是一个长满胡子的艺术家和老顽童。

之后也曾多次在 Google Reader 里看到他写的文章,或者是别人写但是发表在他博客上的文章——这是根据文章最后的落款推测的,如果错了,那当我瞎猜。印象中,我看过的艾未未的文章全部都是关于 512 地震的,而其中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在他博客上公布的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学生的名单。我胆小怕事,自认没有那个能耐去调查那些名单,只有看看博客,写写文字。

今天看了一篇《南风窗》采访录音整理,文章落款是《南风窗》,所以我想这篇文章是《南风窗》写好之后交由艾未未发表到他的博客上的。那篇文章我是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一篇,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摘录几句话在这里,先珍藏着吧。


引用内容 引用内容
当时,我是在一种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去了四川,我想亲身体验一下。

这件事是我不能容忍的,这件事这样发生是我不能允许的,我觉得如果我们的社会有人这样去做,有人去坚持,我们的社会会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社会,事情会好办很多。

我们的伦理很简单,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他已经死去了。我们对死去的生命不认同的话,实际是对生的不尊重,实际上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一种贬低。

我不想说我是有规矩的人,我只想说我是有态度的人,我是有意图的人。

但是我还是真正地爱上了互联网,它使我们变成了另一种人,这种人有可能和他人产生更复杂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非常轻、非常虚幻、非物质化,但同时也能是坚实、有信任感、很默契。这是我喜欢的状态,若即若离但是又任何时刻都存在的状态。

说老实话自己也没有什么。我觉得我们都没有什么,除非我们把我们的结构跟社会的结构放在一起,跟他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否则一个生命如果完全孤独生存的话,就很难证明它的存在。

重要的不是警察做的,而是社会为了掩盖这么小的问题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会不惜让所有人对公检法失望。

但我相信在一个比较可以让人生存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涉及政治。每个人都应该触及不可触及的领域。每一个都应该活得更加天真一些。我们不需要高深的政治和神秘的政治,我们不需要这些排除普通人情感和普通人判断的政治。

(其中“每个人都应该触及不可触及的领域”,我猜要理解为“每个人都可以触及貌似不可触及的领域”。)

我觉得所谓一个人的声望实际上是一个社会资源,同样知识也是社会资源,它们共享的可能性和它们对社会的影响才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我希望我的行为和我的做法为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大家可以认为我这个人很无知、很不安分或者很无聊或者很想出名,也可以认为这个人做这件事也许有意义,或者说我们会产生某种信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做。


上面那些话都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认可的,只是之前我未曾想到或者想到了没有表达出来,现在有人表达了,自己拿来珍藏,也不错啊。

另外,原文里面的内容我也并非都认可,有些观点我是不同意的,比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是一种折中的说法,未必要民主的社会,但是科学的社会也可以”,我觉得物理化学数学这些自然科学没有民主也能成,但是像死亡人数调查这样的事,没有民主那是扯淡。还有,文章中说了这么几句话——你翻一翻我们的历史。有几个人曾经用他知识的身份维护过公众的价值?我觉得他们也没运用知识分子的身份,他们很谄媚,只是马屁精。——这句话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像除了艾未未,中国就没有知识份子了。

我没有见过艾未未,也没有和他有过任何交流,他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就像我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一样,但是他为了 512 遇难学生名单作出了贡献,让我们可以知道那些被天灾人祸夺取生命的孩子到底是谁,所以,我很钦佩他。

此文快要发表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有不少的博客也在摘录艾未未博客上那篇文章,看来我的反应慢了点。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艾未未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10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开启 | [img]标签 关闭